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【前言】这几年,全景技术突飞猛进,建立在全景之上的VR也是如火如荼。可是,戴着一个VR眼镜看普通全景,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…9 b+ F3 b! x4 b5 A j
去年底,有幸去深圳看到科技公司参观学习,与看到科技的CEO陈丹先生聊了很多技术问题,诸如深度图技术,一次成像技术,3D图片合成技术等,受益匪浅。通过体验,看到科技的3D全景相机在成像品质上确属业界一流,尤其在3D全景视频上的表现,有一种被惊艳到的感觉。然而,看到科技的后期制作技术要求却是一般人难以承受的。用专用APP在线观看看到科技的3D全景图,网络不好会非常吃力。我总想用最简易的办法得到最惊艳的效果,于是开始捣鼓普通人玩3D全景,来看看怎么玩的?…
{( L) C; Z( ^2 ?* t, a' C0 H" e. {
预知概念
: R6 ?$ q6 v& {& [' `/ R$ k瞳距:是人眼瞳孔的间距,成年男性的瞳距多在58~73mm之间;成年女性的瞳距多在53~65mm之间。平均值大约62mm。
7 y, I6 U$ i) \. z1 M& ^
8 {: C1 t1 _8 n; z) h) e视差:这里说的视差是左右眼分别看同一个物体表现的差异。其实也就是因瞳距不同而表现的差异。有视差才有深度,也才有立体感。; F+ m0 C, B. T: ]& a
' q1 F9 x/ k6 M6 x0 T镜距:是拍摄时二个镜头的间距,或者单机平移的距离。镜距与立体感有很大的关系,后面详述。
- g" P# x/ w6 m; O( [ _* N
* P l4 z. `" W4 A
/ Z$ `- z+ t1 ^8 M! q- e, {瞳距的测量
4 i" t& }3 w1 S. d
" j1 |3 f: a9 P6 u3 }我们只需要了解瞳距的平均值即可。因为观众的瞳距我们无法知道,也只能用平均值来参考拍摄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已测量一下自己的瞳距,拍摄时以自己的瞳距为参考也可。
$ g/ V1 x. H) T# D" }- {" v/ d
/ X2 f% t7 t! j! @! J+ h3 l1 K; p
观看VR的理想状态
$ q" ^# f1 x& ]' O
' v5 i, r% c1 C通过VR眼镜看3D全景,最理想的是,瞳孔,透镜光心,画面中心三点一线(如图)。
% _# v; M0 m6 g
/ M; l1 A5 E/ T' r& t0 `% _! z3 I6 f8 f
观看VR的实际状态 2 t2 c9 Z! R# |" A
, u ]! y# @0 N, p3 {3 f" D然而,现实中的情况却很骨感,多数情况下瞳孔,透镜光心,画面中心并不在一线上。误差是必然的,也是不可调合的。也就是前面说的,只需要记住平均值就可以了。这个平均值就是拍摄的基础。! p6 ?3 a2 m3 E4 l8 I9 |$ V4 G1 o% ~
; @8 p0 X. A% ^4 n. [6 J
m$ z8 Q. h4 n1 C; m3 M7 F" D深度图原理 & W4 P8 W& p* w
( _2 s' G; p/ X
深度图是一次成像立体相机的基本要素,立体效果由深度决定。看不懂没关系,但要知道两个镜头各有分工又有合作,能把平面和深度同时拍下即可。
3 A4 n+ p, w8 }8 V; J; ?- ?
. k1 A) o/ l$ w0 g& Z6 \0 t. N) U b& W* ]0 z
深度图参考 4 B8 U" r( }0 t3 W( u0 p5 n
' t% x" T* G& d1 A) R深度图的理论我也不懂,从网上找了些图片研究一下而已。
, w. |3 A# u+ c8 e& B( F
; S/ M3 d* X _( |% A* L* B }+ O0 z( w% A) ^# i7 j
深度图算法图一 % F* a+ K2 J1 l1 ?( f
. t2 E4 k- b8 \/ O5 N! D7 r
算法是相机设计的基础,同样,深度图是立体相机的设计基础。* ^6 [' r1 L$ w' h
8 X$ E/ z3 d4 }: ]+ s
. p9 E' P* o7 s" L1 ~
深度图算法图二 8 z* w' D5 O. O: b, C$ s; E/ v
算法的优劣决定了成像的品质。' C% k7 o2 F& F' B7 A r( V, b" Y. L
1 J' u/ f' Q% }2 L镜距与立体感的关系
# j3 a' ~* B4 u, @! k人眼在观看立体景物时有一个特点,太远或太近的景物立体感均不会太强。如果摄影也按照瞳距来操作,结果与人眼观看是一样的,远距景物或微距景物几乎没有立体感。所以,有些时候,必须调整镜距以获得最佳立体感。
5 P# @5 Q5 v) [$ G
% S( Y3 M' b/ H7 Y+ @
D* j7 F( E q1 [: K# @8 o) j
. T$ {- X! H. d' _, S7 U最佳立体感理论
* v2 X% \& z6 R* Z6 o2 `/ D( W5 B! G: ^/ O8 C6 E ?9 h
国际上比较认可的公式有二个,一是1/50理论:镜距=物距/30~50,另一个是1/焦距理论:镜距=物距/焦距。即50倍镜距处的景物有最佳立体感。- f- s4 l+ R$ y: @" d2 g
) u( |! ~1 N% A8 x' @, c
" K2 a+ k5 p6 n& h, @$ `! g
3D摄影大师苏胜强老师的理论 - q5 n0 P y3 J5 j8 p6 ~
有点复杂,但比较精确,可以实际参考。, t0 q; e9 |. Z8 ]! Y+ W
) w5 i8 l* \, K0 g+ T- K9 J; y如何拍摄立体全景?
& n: l' U- u, b" t通过前面的叙述,再看看深度图那些高深的理论和概念,我也晕菜,但想想深度图技术是一次成像相机所需要的,而我们用普通相机分别拍摄到两张有视差的图,并不需要深度图。只要两眼分别看二个图,立体感不就出来了吗?立体全景的拍摄,不能完全按照立体感的理论来操作,因为全景讲究一个节点,偏移节点的全景极难拼接,为保证全景的完美,宜尽量减少偏移量为妥。说到这,老斯基应该知道怎么做了。下面就是具体拍摄方法:
0 h2 J; @' v! M% W* i6 R" F+ V* L* l" w! L' v5 a) D$ f& x
一、双机拍摄,适合室外大场景,对节点要求不高的情况,哪怕是有运动物体的场景也是可以的。相机间距取平均瞳距62mm,也可以取自己的瞳距为参考。
" P: g8 _/ b r
" {0 P. M) y- ^二、单机拍摄,适合老斯基操作,尽量避免有运动物体的场景。因为偏离中轴的全景图不容易完美拼接,所以,不应在小场景内拍摄。假定我们选取的瞳距是60mm,则相对于中轴左偏移30mm拍摄左眼全景图,完成后,相对于中轴向右偏移30mm拍摄右眼全景图。这时候,有一个稳定的三脚架尤显得重要。建议锁快装板的螺丝别拧太紧。老斯基都知道,这种拍法不符合常规,前景不能靠太近。使用镜头箍代替节点云台会更加完美。/ a2 @6 l4 k3 C! @ \' p
( v B' u' y0 H( D0 u" d
如何拼接? 9 q% `0 v* x/ z
大多数全景玩家对拼接单一全景图都不会陌生。我只强调一点,拼接前,请把左右眼全景图分别放置在不同的目录(比如left或right),并取同样的名称。& W% w. r5 c: R1 m- `6 h
拼接后得到二个全景图(左眼图和右眼图),需要把两图再合成一个正方形的全景图,左眼图在上,右眼图在下(其实还有多种合成方法,这里只说最简单的一种上下并置)。还不支持立体全景的网站可能需要修改上传规则了,以后不仅需要能上传2:1的全景图,还要支持1:1的3D全景图或其他模式的3D全景图。
- [ j) }5 O" B% X1 |' t如何切片?
) v! W* E* S1 ]- L我们知道,Krpano从1.19.pr9开始就已经支持3D立体全景。支持的图像模式还很多:
8 Q- H: [- S E5 @) U) j1、一个12x1或1x12的条形图(左右并置或上下并置均可);" ^* @" A* X# ^7 G4 \
2、二个6x1或1x6的条形图(同名分置不同目录,左眼图放目录1,右眼图放目录2);7 T. [, G0 |0 S- r9 W3 H9 G
3、二个2:1的全景图(同名分置不同目录,左1右2);
* g+ C+ L* q$ i( L# u, p4、一个包含有左眼全景图和右眼全景图的单一全景图(这比较拗口,实际上就是上下并置的1:1全景图或左右并置的1:4全景图)。
. t# F/ n5 R8 Q3 N& X" W' Q' r% U我建议用第四种,上下并置的正方形1:1全景图。管理、保存、查看都比较方便。也适合网站上传后自动切片处理。5 s- b8 |: j; m' V
对于包含左右眼全景图的3D全景图,直接切就是,生成的xml文件自动形成,不需修改。
; r/ r+ Q4 P, U# [$ |5 k0 c* N! j如果还没有pr9及以上版本的也可以分开切,但切片前,要把两个图分别放到目录1和目录2下,并取相同的文件名。需要注意的是,左右眼目录的命名默认是1或2。切完后还需要修改xml文件。0 ?, t5 x; V! r& L
立体全景图的xml文件与普通全景图的文件只有少许差异,在image元素里多了二个描述立体图的内容,在cube元素里的url地址中多了一个目录选项%t:* ^$ s; @ Z( y4 L1 b
普通全景图:. c1 S [3 A7 j3 k
<image type="cube"…
3 |; d; |% k! S% }/ O! F0 y<cube url="3dpano.tiles/%s/3 {+ d; x, |) c; {3 e: t
立体全景图:2 Y% m6 a7 p1 U
<image type="cube" stereo="true" stereolabels="1|2"…7 y) W6 j/ E+ ^
<cube url="3dpano.tiles/%t/%s/
$ U1 ]% t+ l, ]7 A' E看出区别了吧?一个是“立体有效”,另一个是“左右眼目录分别为1和2”。普通全景图不需要选择目录(有且仅有一个目录),而立体全景图多了一个目录选项%t(一个是左眼图目录,一个是右眼图目录)
- n/ j* P5 [/ U8 N) X5 ^7 K
; S$ s. M a6 [4 q# d7 ?+ S7 I如何显示? 6 Y3 H+ ^3 B2 Z0 C: S7 Z
只要是用Krpano 1.19.pr9以上版本的网站都可以显示3D全景效果。建议没有升级的网站尽快升级,现在最新版本是1.19.pr16。4 Q4 C, M$ |, @" L- P. M c
观看立体全景图,需要佩戴VR眼镜,否则只能看到左眼图。手机屏幕需要设置为自动旋转,在画面出现后,只是左眼图,当猛戳VR图标(有的是大眼睛图标,有的是眼镜图标)后,嘿嘿,是不是有不一样的烟火?这里发布几个案例供大家研究:9 f8 s5 [: E$ P7 @( D$ O; O
2017深圳健美电视大赛3D全景效果* g1 l* s3 ?# p
这张照片是用看到科技Obsidian R相机拍摄。一次成像,深度图生成。图片版权归看到科技,这里仅供参考。* D# W1 C3 E% t8 \! s! ]
香港尖沙咀1881夜景3D全景效果+ T f. @7 R4 s* }% T/ |: X& @' q4 P
这是从看到科技网站下载的3D全景图片。仅供研究,版权归看到科技。) U! K3 z0 A+ X, s) }1 z' \- q/ O% P
深圳市民中心3D全景之一
1 Z5 C2 i" C6 F! b这是用单机平移法分别拍摄的3D全景效果,近处的人物是二位影友兼职麻豆,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一动不动,非常感谢!3D效果非常好。- x2 M7 c5 p% O( x& ]
深圳市民中心3D全景之二
+ j# W: C0 N% l% p; ]同样是单机平移法拍摄的3D全景,先拍左眼图,再拍右眼图,分别拼接再组合。除了人物,3D效果都很好。
/ t+ U- y2 p6 u/ ^7 O, d8 g7 W8 ~ 深圳图书馆与音乐厅3D全景之三
3 z6 {- K8 t& R8 g& }8 U# p这一张3D全景案例在拍摄右眼图时,音乐厅里出来很多人又不离开,所以人物部分效果不好,但建筑物的3D效果还是不错滴。# f$ o$ y4 D8 j" q% ?- T
说明 . h% [; m7 f: @+ q. {# k/ J
本文首发在【全景旅行者】,因看到本站也有立体全景栏目,转来凑个数。文中涉及图片均来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欢迎大家互相交流,批评指正。0 H9 F2 ^' b( S6 c4 \' t3 ?8 w
' |+ H1 f" O: O, B2 {9 i, P; }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