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这是论坛系统遭遇“冰河时期”前的一篇文章。感谢橙子网友在新浪微博的分享使其失而复得。8 x7 @' E6 Y7 ?6 F" u
" o7 @& w3 v" A! g& ]1 X
; e# ^/ E6 f. i8 b9 {0 ~5 ^+ B“悬空”是相对的。
8 }+ ^& U7 u$ F' X/ Z/ U& Q所有的三维全景都是“悬空”的,因为都有三脚架把相机和镜头架起,离地一至两米左右。
1 g: f i; A4 y4 m/ S8 x: P哪怕手持拍摄,也是用手把相机悬空端起。
6 r2 U* a& l0 Y7 s, {7 P0 o那么究竟悬到何种程度才算是“悬空全景”呢?答案是,要让观者感到不可思议的程度。
1 U' u" b0 o8 U9 z: {3 K看过“悬空全景”的朋友会感到好奇,特别是懂得三维全景拍摄要求的朋友更会惊奇:三脚架在哪里?
! R( Z# l' z5 _3 W2 t; m( v: G" M
) v% `6 I; P) Q( P5 @拍摄三维全景的人都知道,镜头节点位置很重要。1 K/ P& C1 x9 Z3 w3 u
要保证节点位置准确,三脚架和云台是不可或缺的。
' [* f D) Z: D! a9 p2 Z+ |! z
) o0 H) T2 X) \! t' {在高楼窗外、水面上、人群头顶上的三维全景,如何支三脚架?
4 e- [- f" L, O6 ^: _! l这就是“不可思议”。因为根本没有办法使用三脚架。
6 s& K5 f5 [6 k% X' ?( h/ W, }& a“悬空全景”不是用三脚架,而是用特殊的工具将相机悬空的。
6 x. i! r7 F# j( K; ~常用的工具有独脚架横挑、悬垂等。
9 ]* J3 G1 @) {. [. A( ^7 X& P+ [' @3 I* Z9 l7 p
横挑类“悬空全景”,让人有如临深渊的感觉,比如高楼窗外。我2001年6月16日拍摄的“11楼窗外悬空” 该是世界上第一幅悬空全景。% i2 ?3 ^$ V: z5 F: c
Q3 g( c5 m. G, A
悬垂类“悬空全景”,如水面上的悬空全景。代表作有“北海公园静心斋园内沁泉廊下贴近水面看游鱼”6 U7 ^+ e9 L2 ] ]' A# X' }- l
无法加载?点此新窗口全屏浏览→https://www.ivrpano.com/ws/openPano/11E45C961CE22FAC* I z! O- Y9 T1 p
( m4 Q' u$ g0 t1 I: b斜挑类(横挑的变种),站在地面上,将相机挑举到人群头顶:
9 ^8 {* }1 }3 H% y看看这个全景是不是不可思议?1 e _; y7 Y$ M4 t' @
无法加载?点此新窗口全屏浏览→https://www.ivrpano.com/ws/openPano/ABC69811AAF204A73 r: V @# I: z. ~
即便没有看到悬空全景的效果,当时我周围的媒体记者看到我挑着相机到颁奖人的头顶,就已经不可思议了!
5 F7 [3 ] j, @# ]遗憾的是:当时的数码相机分辨率太低了!
/ p" W' u6 ~$ k( D
0 R% I8 [) m. f& A% V" H# T7 M2 @' y4 H+ X& z
“悬空全景”与“高视点全景”的区别:
& o( g/ o3 P6 @7 P% S# |5 U1 s1 y% d“悬空全景”可高可低;“高视点全景”必须要高。
8 ^( ~5 E& l; r$ i, d4 T: V高视点全景,比如用几米至十几米高杆,甚至飞机拍摄的,为了有所区别,我们就不叫“悬空”,而叫做“高视点全景”、“高杆全景”或“航拍全景”了。
4 u7 T/ v' h4 g6 R5 \7 ]$ s) I9 [9 O
2000年第一次拍摄云冈石窟第五窟大佛时,是站在佛头前的采光窗口,横挑拍摄:) Y5 r% p* x a K9 q' o0 v6 L
无法加载?点此新窗口全屏浏览→https://www.ivrpano.com/ws/openPano/2418593D482BF073?sid=1
, `& R- k, Q, M; f$ v
1 w: _9 M w/ I" k4 `5 p6 U9 H y2012年第二次拍摄第五窟大佛,是用高杆不如上次那么高:- g7 \! g0 G* H# z5 P6 _6 E7 E
无法加载?点此新窗口全屏浏览→https://www.ivrpano.com/ws/openPano/2418593D482BF073?sid=15
* r5 j: H* x# t: e; Q) u+ t
T, t' a- `/ ~; N% d) K7 v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