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x
PTGui 11 的新功能,文章是相当地长,老鱼这里只挑选了一些“干货”翻译了出来,供PTGUI潜在的用户学习之用。PTGUI是1996年成立的荷兰新房网络服务公司,于2001年推出的一款基于PANOTOOLS开发的拼接软件,16年来,PTGUI勤奋升级,功能越来越强大,但界面风格始终没变。* q2 R$ b7 u& T0 ?" T) D5 A, A
而这次11版的升级,对界面做了重大改观,宣告这次升级具革命性。3 ?* ?5 _& W$ ?6 @- m
然而相比历次“常规”升级的少则仅两三项,多也不过十几项的改进来说,这次的“手术”,刀刀都是切在深达骨头的位置。4 m( ^% @2 s3 z% x5 u0 o
看看下面这些功能改进吧,熟悉PTGUI的朋友会感到兴奋的!+ `/ @( G- J; L# u6 o; k
1 M$ L" B% ]6 D, e$ |# O1 c! P
我加了几个小标题(红色大字),不一定贴切,只为了阅读的方便。
9 U) ]5 s5 c0 d4 _+ \
: R9 @. R9 Z. U2 t界面的改进
. u& ~# m; O* oPTGui 11采用了折叠面板,以便在你选择工具时,不会占用前一个屏幕界面。
" a% B" Q j2 Q! W你所熟悉的那个位于界面顶部的工具栏,被移植到左侧的一个垂直面板上,这更符合当前一些主流软件的用户界面的概念。* u- [5 J# M/ ?8 ]
侧面板在不需要的时候也可以收起,以便腾出更多的屏幕面积给你。0 P% |+ C, c o; p n$ V
在控制点选项卡里,以前的图片序号,被换成了缩略图,令你一目了然。/ t# ]( r2 N4 F% Q: i: `. G1 n0 n1 `3 E4 D
PTGui 11与视网膜屏幕全兼容,并且支持Windows系统下所有高分辨率显示器。
! E2 p# y" K6 N0 u
. B. l& ~( |5 h: Y; k$ \
! H7 F" b u5 F5 a0 N( f; ?3 ?, J8 w; A
" K8 Z& { s+ i8 F1 u7 j7 r! m# s: E# c

2 b" ~! h8 u& e; u, ~& x
5 b$ M7 B1 h1 i% n$ E( A7 N% D# l- {- \: o' q! S* R; E+ h
HDR处理更智能
5 k) ~$ j$ u* p& }! @在11的Pro版里,对于HDR全景图的处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。
/ x& i9 r# K1 n# z* n- E一组包围曝光拍摄的图片,现在都可以被视为一个单一的图像来进行处理。+ k* l$ F' W2 d2 b* {
每一组包围曝光的底片,变成了由一个单一的曝光为代表的融合图像的缩略图。3 ?& K* d" C' O3 @
例如,你是使用每方向包围3张,一周拍摄6个方向,那么在软件界面你就看到6个图片,而不是3*6=18个图片!
/ o e( M- }" c1 W控制点选项卡里,同步显示两组包围曝光图片里的所有控制点。0 L/ r- g( A4 w
当然,你也可以利用快捷键查看单个图像(PC机快捷键Ctrl + Alt +上/下,苹果机快捷键CMD + Alt +上/下)。
. _2 q2 g+ Z( ^7 s/ _7 g& D/ u图像参数屏幕可以折叠收起,以便可以显示包围图片组的图片,或者展开显示每组中的单个图像的参数。( L$ _# Z5 o* ?$ G9 E3 {
! ~( |$ K, k& u$ `; [9 w4 s! M# _" w5 ^" g( {% V5 A( u+ n: M! B
, R% l1 v/ D3 d5 Q6 D( I: ?$ V5 R* v
9 ^) b; f; k4 v7 h# A
核心算法的改进
% ~+ t( u4 v/ l! j$ p全景编辑器和细节查看器,现在使用了与最后渲染完全相同的拼接算法引擎。
: n4 c; O4 U; ]这就给出了一个真正的“所见即所得”的全景预览,并实时地根据屏幕的分辨率进行恰当的渲染和抗锯齿处理。
* L5 c# Z* x& m- E5 z: m S# K再也不会在全景编辑器里出现“模糊预览”,或在细节放大查看器里出现的闪烁和卡顿!3 F& _" |( v, y9 q
在PTGui Pro 10,HDR全景编辑时会有些功能受到限制,而在11版不再如此,您现在有了一个现场色调映射的或曝光融合的预览。
8 r* o1 v1 t& h LHDR设置现在既可以在全景编辑器中,也可以在可折叠的侧栏面板中进行调整。4 n D$ N O) X$ k
全景图编辑器和细节查看器的这些改进,是受益于OpenCL GPU加速。
6 U* ~) j: {) e- S. X
5 T b( `2 M7 D) ^2 W+ ^6 {
: S+ D6 o1 I* O" R" n底片元数据识别的改进
) ]$ ], k- Z# F+ S. ^EXIF元数据的解析也得到了提高。 _6 ?' u) X/ M0 K. p
PTGui现在可以读懂大多数制造商依赖的“制造者提示”;它不仅决定了焦距,在许多情况下,也是镜头的实际品牌和型号。* u2 ^2 s; A+ [; d( D) M
镜头参数将被正确地初始化,而PTGui 10有时会错误地把广角直线透镜当作鱼眼镜头,或反之亦然。
. y1 }: J5 K% h3 c% v3 M( n
* c; @- ~* c. j说到镜头,PTGui改变了镜头数据的参数化:与以前旧版本是根据镜头(直线或鱼眼)的水平视角焦距的表面特征来确定算法相比,PTGui 11采用的是存储镜头焦距参数。
4 L, p& C, ?/ B( A镜头偏移(即透镜光轴的偏移)现在被存储在图片长边和短边尺寸上的相对偏移量,而不是绝对的X/Y像素偏移量。) ]$ L8 f& A+ r6 L$ {2 q! p: w
这两个改变,最终使得在同一个项目中,混合处理竖图和横图成为可能。/ O; b) u6 ~! A2 o7 E. u7 p
要说明的是,相机竖拍时,PTGui需要知道相机是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,以便按照各个图片的正确方向来计算镜头位移。
8 e* }4 A+ V5 u9 l这项功能可以在“镜头设置”选项卡中选择。7 `6 h1 @, [) F* f) u1 [, y
: |" N* q0 n) I8 C
鱼眼镜头方面,PTGui 11引入了一个新的鱼眼投影参数K(详见下面的公式),让它完美的模型实际鱼眼投影(等距、立体、正射和正立方体)。
# y+ ~6 d+ E$ }$ c3 ^! W! N8 M
( }8 i5 A- s. p$ h) q
7 v% I) H. o! ^8 T6 i7 ~
" A2 C+ I( |) z0 f! f9 O/ l( P性能的提高和体验的优化& ]* i) T6 I0 t: }3 s+ r
- 图像序号数字现在是从1开始,而不是0。
- 平滑缩放控制点,裁剪和遮罩标签。Mac用户可以使用捏手势来缩放。
- 通过在源图像选项卡中拖动图像,可以重新排列图像。可以同时拖动多幅图像。
- 批处理列表文件现在在标准版本中也得到支持。此前,这是一个PRO版的功能。
- 对于AMD的处理器在Windows GPU加速在64位模式下运行,允许使用超过2GB的内存
- bigtiff支持!Gigapixel之类超大像素的全景可以输出为.tif格式,不再局限于PS图象处理软件专有的PSB格式。当生成的全景图片超过4Gb时,软件会自动生成BifTiff格式。
- 减少内存的消耗:在PTGui 10处理大尺寸全景图时,所有图像会在内存中加载(随后交换到磁盘)。而PTGui 11只在内存里保存缩略图,需要全尺寸图像时,才加载原尺寸图片。
- OpenEXR库已经更新到V2.2,改善了与其他应用程序的兼容性。
- PTGui现在是一个单进程应用:多个项目可以同时运行在一个单一的已打开的PTGui程序,在同一进程里进行批处理拼接。但目前在Mac机上暂未实现。
- 改进的处理能力:对称的全景,PTGui 10会被对称的房间的中心图像搞混,它不仅会在重叠的图像上放置控制点,而且会在房间对称的两侧设置相似的特征。这就造成了全景的混乱。PTGui 11版的对齐函数处理算法更聪明,能够给出一个完全正确的全景图片。
- 添加了使用简单alpha混合,而不是默认的多波段混合算法的选项。这对于组合非重叠图像(如多波段混合导致缺陷)的立方面非常有用。当拼接32位HDR源图像时,alpha混合可能会得到更好的结果。
- PTGui的独立全景浏览器现在使用Lanczos插值,因此能得到更清晰的预览图像(而以前使用的是双线性插值)。
- 新的菜单选项:“图像->选择->混合平面”,选择所有在一定范围内的EV步长的包围曝光图片。这取代了在“创建全景->高级->EV”选择按钮。
- 全景输出大小的设置,可以用百分比,或像素数。在改变了视图投影或视野FOV之后,软件会重新计算全景图的最佳尺寸。
- 遮罩选项卡中的两个图像的滚动条可以同步联动,就像在控制点选项卡中一样。
- 优化器现在为视点优化提供了3种选择:重设/保留/优化。重置禁用优化,并将视点参数重置为0。在此之前,必须手动禁用视点优化后手动完成。
- 控制点生成器现在也支持等矩形图片(即宽高比为2比1的全景图片)。
- 控制点生成器对于32位HDR源图像的处理表现很好。而在PTGui 10里,是经常需要手动添加控制点的。
2 e# H: l- y3 \4 ?1 v9 I
, t5 y/ X0 L0 e5 U& N2 r1 l* Z& ]6 T9 t4 J. ~2 h6 `8 o; p/ \
. C1 ]2 }: R5 M( A
- E) u$ X6 a1 F& k% d4 s# e+ @! V
! I# B$ p$ h/ h- I- n
& |4 G) {) S) h0 u' Y* t
{& W4 ?5 Z% y4 l$ O d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