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次古城 县衙

[复制链接]
查看12197 | 回复0 | 2013-11-6 21:28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本帖最后由 wx120105 于 2013-11-9 09:57 编辑   U) C, O$ ^2 @0 m* z: M$ e# A) h

" X  }! |% T  A/ R" l    朝唐看故宫,县衙看榆次。由此可见山西榆次县衙的地位和价值。榆次县衙是我国保存教完整的县级衙署,有“三晋第一署”之称,位于东大街北侧,占地2万平方米,始建于宋朝,有5堂26个院落(按照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,一般县衙的规置都是四径三堂,而我们所看到的榆次县衙却有六径五堂,据说是在公元979年的时候,宋太宗赵光义灭掉了北汉,水淹晋阳城,于是就把这个古并州府迁到了榆次,榆次县衙也就自然升到了州府衙门的规置,也就变成了六径五堂,后来一起沿袭至今),房屋400余间,包括思凤楼、寅宾馆、牢神庙、县丞院,衙神庙,马王殿等,按建筑功能分为行政管理、文化生活神庙祭祀三个系统。榆次县衙可谓封建社会县级衙门珍贵的历史活标本,其整体布局、规模形制体现了明清时期地方衙署“坐北朝南、左文右武、前朝后寝”的传统礼教思想。整个县衙经过历代修葺,从院落建筑到石雕、砖雕、木雕,刻工精细、刀法娴熟、生动古朴,有着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。同时,它又是一座宝贵的文史资料库,其中大量的楹联,流连盛广,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。 psb (17).jpg psb (18).jpg 大门  @8 x) y9 f6 [) U0 Y9 A, S

9 F5 P  B, U$ k3 ^" y! O仪门      进了大门,是第一进庭院。甬道两边有赋役房。东边有“酂侯祠”,西边是牢房。回过身来,看到大门背面,也有楹联;“为政不在多言,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;当官务存大体,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”。
. u9 {3 {/ ?8 z$ D$ e8 Y/ R( Y        一进正面是仪门。仪门俗称“二门”,也是三间面阔。古时仪门只有新官上任、重大庆典、迎接重要官员时才打开,平时出入只能走两旁的边门。现在当然是仪门大开,自由出入,享受一番高级待遇也 : w4 P2 J  B9 |* `7 ~/ t

仪门檐下的横匾写着“晋藩首府”。可见当时的榆次曾是山西省的首府。原来宋初灭北汉之际,宋太宗认为晋阳屡出“真命天子”,有“王者之气”,于是火烧水淹,摧毁了晋阳古城。这才将并州治所迁到了榆次。

仪门两旁廊柱上的楹联写的是:“好学近知,力行近仁,知耻近勇;在官惟明,莅事惟平,立身惟清”。

背面也有楹联,写的是:“官有典常,任一日,则尽一日之心,况兼地广事繁,敢不夙兴夜寐?民供正课,宽几分,则受几分之惠,纵使时丰岁稔,常如怨暑恣寒”。穿过仪门,来到第二进庭院。二进庭院很宽阔,甬道中间立着一道石排坊。额题“廉生威”,两边柱上刻着“大其 ,天光入;公其心,万善出。”

! V9 {' b" e, \5 @; Q
大堂 psb (19).jpg psb (20).jpg
- H; c6 D- Q5 J0 {! E: C7 g      
+ a" S& U- U* z+ v

大堂后面,是二堂。二堂一般审理涉及隐私,不宜公开的民事案件。二堂为三间面阔,其规模比起大堂来,就要小得多了。檐下的横匾题着“悬鉴涵冰”。两边的柱联写着;“浮躁一分到处便招尤悔,因循二字从来误尽英雄。”似乎在鼓励官员改革创新,不要因循守旧。

二堂 psb (27).jpg

二堂之后是三堂。三堂是知县日常办公,批示文件的地方。俗称“签押房”。

DSC_0603_缩小大小.JPG

, u: L1 }( j) t5 v4 ^) I1 {

三堂的楹联题的是:“要办事,莫生事,要任怨,莫敛怨;可兴利,毋近利,可急功,毋喜功”。

前三堂是知县办公的地方。三堂两旁还有几套小院子,分别是典史院,主簿院,县丞院和钱粮院。这是知县的下属官员或师爷办公的地方。小院内无非是两三间平房,看去实在寒搀极了。

后院是知县一家生活起居的地方。包括中轴线上的四堂,五堂和东西两套小院。

四堂五间面阔,设前廊。这是知县接待客人的地方。匾额题“忍补堂”。楹联题曰:“人人论功名,功有实功,名有实名,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,终为无益;官官称父母,父必真父,母必真母,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,总不相干”。

四堂 DSC_0630 Panorama_cube_3.jpg

五堂是一座两层楼房。木楼雕花,极为精致。这是知县生活起居的地方。上檐下挂着横匾,题着“槐月轩”。看来县太爷办完公事,也要赏花做诗,谈风论月了。下层门前出檐,檐下也有横匾,题曰“冰雪堂”。县太爷总是以两袖清风,洁如冰雪自许吧。

psb (21).jpg psb (22).jpg ) |! ~* D. z! h; R) ^

7 |; R% p! l, @6 I6 Y

门柱上的楹联是:“堂上一官称父母,莫言当官易,要广施父母之恩典;眼前百姓即儿孙,应知为民难,须多照儿孙以福星”。可见即使下了班,也仍不忘勉励自己要做个好官啊!


: n1 D) N2 b8 L# R9 z8 ?. t' b

榆次县衙共有二十六个院落,分别用于行政管理、日常生活,此外还有几个院子用于神庙祭祀。


# R" m+ S* F; r; q8 S# v$ P& Z0 ~. ?% c7 I# {2 R
/ J4 `* o9 e2 K% d$ H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