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 “质效比” - 画质和效率的关系

[复制链接]
查看18782 | 回复4 | 2015-5-16 22:47:18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质效比:画质和效率成反比(画质越高,效率越低,反之亦然)$ q# ~# V, F' o8 F7 e$ Y
' a1 v$ e* m/ a/ H+ r
9 p* `. h6 Y( z' T1 m& Y5 _: x# ]
为什么我们要用鱼眼镜头拍全景?
. |& ~9 {0 [( z1 [! u4 p鱼眼镜头用8mm还是10mm?或者15/16mm的?
6 U8 `& w  \3 D  a1 w7 {用24mm、35mm行不行?
1 E6 j' b% q4 G" z% c这是初学者一直在问的问题。* }: N; P4 B/ N7 z! E6 [
我们一直都回答:什么镜头都可以,长焦镜头也可以!焦距越长,画质越棒!
, b2 m3 }) s- V5 j4 s
& h1 J: |( N% M: j' J. K- c! j( h既然什么镜头都可以,为什么不用呢?/ C( ]3 @; U/ A
这里面有一个效率问题,或者说是 “工作量” 的问题。5 |" @5 v. ?# q$ B7 j
焦距长了,必然拍摄张数就多了。: x! Y* v+ Y2 b* }5 k. M0 y
鱼眼镜头3张搞定的一个场景,广角镜头30张,长焦镜头得300张,更长焦段或许得3000张!/ j5 m. y5 [3 i/ ]0 x0 [
! v8 L8 ?& R6 ~+ V: |5 p; D) e
用同样的镜头,在不同画幅的相机上,得到的内容也不一样。
- {0 r& U8 {9 B% E1 l下面仅以8、10.5、15mm镜头在全幅和C幅上的表现对比:8 \1 n2 [5 z# p
不同镜头成像系数示意图.jpg 2 F, i1 u6 [# G/ t) K8 H1 G& X" V

5 x2 c8 X8 ], @6 x2 x" o
' A& e7 W5 i2 m6 S6 N同样一个场景,为什么有人喜欢手持一键成像?有人却喜欢用长焦镜头拍数百张?
! o0 u+ O9 ]  p( M答案是:画质!细节!放大倍率!( g5 q  M, }2 E1 ^! ~; _
2 U2 w& w! A) \0 A+ y1 i) Y# T3 Y* m
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?能!
& l! G) ^7 \2 V+ p) ]% X( M9 ~8 i这就是,一个合适的“质效比”。* r- n# p6 P5 B7 B7 e  g
8 h6 a3 f* y' P+ D' p8 h7 }- A
既能有合适的效率,又能得到还算满意的画质和细节清晰度。# H8 r+ F% W+ v6 m& t& A2 W
经过很多人的实践之后,逐渐地:全幅机配15mm鱼眼镜头慢慢成了主流的专业配置。
9 S7 m" ~% c% S7 i$ y1 }  v' O7 M& m
& m$ y# g: W2 l
: j  a8 R! p: m; f
duxian | 2016-8-27 23:20:48 | 显示全部楼层
那么,不同焦距的镜头,一个全景到底拍摄多少张才合适呢?
4 l1 R+ H) S* u5 `  b% i% ]& X: h
zhangzhenyu | 2016-9-8 17:06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同问。
+ u+ v/ P5 p/ U( `是4加1还是6加2呢?
, M% N, W# G( W( ^7 c* Y9 M
印象空间VR | 2016-12-7 22:01:21 | 显示全部楼层
看到过尼康d810+尼康16mm鱼眼组合拍的全景案例,也许后期做的棒的缘故,案例相当出色,样板间效果是迄今为止看到最好的全景案例。
鱼眼龙 | 2018-3-22 07:57:33 | 显示全部楼层
duxian 2016-8-27 11:20 PM
) t. r) p% ]& t. ?那么,不同焦距的镜头,一个全景到底拍摄多少张才合适呢?

# L# X/ F/ ^4 ]; Q( x. i" b不要纠结于具体数字。虽然“一览表”式的机械答案可以参考,但是最好记住一个原则:
1 H& d$ L) e0 _3 Z( {, Q# P无论何种镜头,相邻照片(包括左右相邻和上下相邻)保证足够的重叠度即可!" y# t, I' |" S7 s* g& G
: @9 U7 {' b% i
这个所谓的“足够”,是指软件能识别画面特征,自动设置对齐控制点。# `4 Q' q+ m2 _
通常在35%到45%之间即可。
8 h4 |/ ?" P; M( n( A( ?
" ^+ d; x7 }2 H- h$ q; o& Z
以下是相同的设备,不同的拍摄方法对比:4 n  c6 `* \- g& |! \
1、下俯15度6张,补天1张
8 y9 O/ C9 }; U6 a" C# v 1 6.jpg " t( s2 A( t) z& R2 }# H

7 O# s9 c" i4 i8 p2、对角线9张,天地小菊花洞
& J; b/ y: B5 _& V6 ~2 ]8 R4 i# Z 5D2-15mm对角线9张.jpg % k7 l- S+ B+ z- v0 ?. k

5 I3 N7 G' e4 t3、上45度6张,下45度6张,天地无洞( n4 H: b$ p. H4 Q0 l3 Q  G* F  U
5D2-15mm-上6下6.jpg - e* k- ~; |7 u/ ]
" ?: a3 }' k; {) y# E
4、水平8张,补天1张,补地2张
2 a0 x. x* G2 Q1 N. [- F7 c a5000-8mm-1-8-2.jpg
" }- r) O( W! {8 T2 R
- z" R- |: C6 \8 }' G* M5、对角线上仰5度8张,无天洞,小地洞( z1 x' P0 m- C) Y
对角线上仰5度8张.jpg
" q2 A7 p) H$ d* p! L* E+ G4 p6、上仰3张,下俯3张,上下交替错位拍摄  \9 `' m6 S. @3 E- T* X& n$ U
上3下3.jpg
$ x/ |8 r* S4 {4 K- W' r' Q
  [$ H0 ~" z1 T) O/ j综上所述,拍摄方法无一定之规,可正拍,可斜拍,可平拍,可俯仰。原则是“足够的重叠”。
9 d! O- P8 \5 D! O  N) F  z' J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图文推荐
热门排行